现场教学点展示(4)|企业现场参观(下)_最新资讯_新闻资讯_电子科技大学干部教育培训中心
  •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 一环路东一段240号
  • 028-83201790 15756265365(微信同号)
现场教学点展示(4)|企业现场参观(下)
发布时间:2025-07-08 17:47:43        浏览次数:0
【1】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


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兴隆湖东南角。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先后为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35个城市的760余个用户提供了算力服务,服务领域涵盖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新型材料、人工智能等30个领域,包括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等1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级课题。

【2】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展示厅



科大讯飞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它以智能语音技术为核心,致力于让机器“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公司产品涵盖教育、医疗、办公、汽车等多个领域,如讯飞学习机、智能办公本、翻译机等,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智能解决方案。科大讯飞在技术创新上不断突破,多次在国际大赛中获奖,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助力智能时代的到来。

【3】阿里巴巴集团



阿里巴巴在成都的业务布局广泛,是其重要的战略基地之一。2009年,阿里巴巴西部基地在成都高新区注册成立,涵盖集团所有子公司业务,包括研发、呼叫、后台运维、运营结算、灾备及培训等功能。近年来,阿里巴巴持续深化与成都的合作,2020年11月,阿里云西部云计算中心及数据服务基地正式落户成都,项目选址成都未来科技城和东部新区简州新城,将打造新一代高性能绿色数据中心。此外,阿里巴巴在成都还设有多个创新研发中心,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推动当地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4】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是新华三集团在成都设立的重要分支机构。新华三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数字化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成都分公司依托集团强大的技术实力,聚焦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领域,为本地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公司积极参与成都的智慧城市建设,助力企业与机构实现数字化升级。同时,新华三成都分公司注重本地人才培养,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为成都的科技发展注入新动力,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

【5】四川长虹佳华信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长虹佳华信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是长虹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之一,专注于信息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依托长虹集团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的IT解决方案。其产品涵盖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于政府、金融、教育、企业等行业。四川长虹佳华注重技术创新,持续投入研发资源,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市场,优化服务体系,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数字化需求,助力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为推动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6】成都天府软件园



成都天府软件园位于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核心区域,是首批“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园区自2005年运营以来,已吸引IBM、SAP、阿里巴巴、腾讯等800余家知名企业入驻,从业人员约7万人。其产业集群涵盖应用软件、通信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领域。此外,天府软件园还成功孵化了极米、医联等知名企业,腾讯游戏“王者荣耀”也诞生于此。

【7】联想集团



联想集团于1999年在成都成立联想(成都)有限公司,2004年设立联想成都研究院。2010年,联想与成都政府共同投资1亿美元,建成联想(西部)产业基地,该基地集生产、研发和销售运营为一体,生产中心占地200亩,建筑面积超10万平方米,年产能可达1000万台智能设备。2011年12月19日,联想(西部)产业基地正式投产。2015年11月20日,联想集团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IT整体解决方案平台“e企联想”在成都正式上线。

【8】成都芯谷产业园



成都芯谷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与成都市政府共建的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西南地区发展重点。成都芯谷产业功能区是遵循市委“统筹布局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的决策部署下,在成都芯谷项目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总规划面积44.8平方公里。作为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之一,成都芯谷将作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主阵地、集成电路的创新策源地和产业聚集区,聚焦“芯屏端网”,打造中国电子信息新一极、国际科创人才首选地、成都未来公园城市新典范。

【9】四川精容数安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精容数安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1月5日,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数据备份、容灾以及数据安全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其产品包括备份软件、备份一体机、数据库复制软件等,广泛应用于政府、教育、金融、医疗等行业。公司拥有60余项知识产权,被评为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北京为营销中心,成都为研发支持中心,建立了全国化的营销和技术服务体系。

【10】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科创板上市公司,专注于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的理论研究、标准研究及产品开发、制造、销售与服务。公司是世界物联网500强企业,拥有“物联网体系结构”“智慧城市体系结构”等核心知识产权,累计取得中国授权发明专利529项、国外授权发明专利24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51项。其产品涵盖物联网智能燃气表、智能水表、各类传感器等,广泛应用于智慧燃气、智慧水务等领域。公司还构建了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智慧工厂工业物联网和云制造工业物联网体系,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11】成都积微物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成都积微物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是鞍钢集团旗下的专业化公司。公司专注于大宗商品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运营,以“达海”和“积微”双品牌为核心,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大宗物资产业链集成服务生态圈。其业务涵盖钢铁、钒钛、化工等大宗商品的在线交易、智能仓储、高端加工、智慧物流、供应链金融等一站式服务。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积微物联还积极拓展跨境运输服务,整合国内外资源,助力产业链升级。

【12】AI创新中心


配图来源于网络

AI创新中心位于成都新川科技园,是西部首个以“人工智能+5G”为概念的产业园区。其一、二期合计占地面积约366亩,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目前,中心已入驻百度Apollo西部智能驾驶创新中心、中移(成都)产业研究院、新华三成都研究院等重点项目。此外,中心还设有孵化器平台,如新加坡创新中心、“芯火”双创基地等。

该中心以人工智能、5G、大数据为棋眼,加速构建“AI+”多层次产业生态体系。其二期项目已于2023年8月全面竣工,预计将聚集产业人口3万人,重点产业企业逾百家,形成上百亿规模产值。

【13】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


配图来源于网络

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是中国移动出资20亿元组建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8年9月。作为四川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清华大学研究生就业实践基地,研究院致力于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农商、文旅、5G网联无人机等数字化垂直领域的研发、运营和支撑。研究院围绕5G、AI、大数据和下一代算力网络等新技术,推动行业创新应用落地。目前,已打造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省部级实验室和42个联合实验室,获得专利163个,软件著作权35个。其研发的AI教育、医疗、农业等应用已在全国31省(区、市)落地。

【14】成都市中科大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配图来源于网络

成都中科大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专注于数智农文旅领域,是一家集“投资+建设+管理+运营”业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基于大数据的文旅信息化综合服务商,已成功为文化和旅游部、30个省份、100多个地市文旅主管部门及上千家景区景点、文博场馆、乡村等提供智慧文旅解决方案和服务。公司拥有186项专利申请(其中93项已授权)和230项软件著作权,先后参与了9项国家标准和4个国家级试点工程,4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还荣获了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15】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配图来源于网络

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领先的 AI 卫星互联网科技公司,成立于2018年5月,总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公司由卫星互联网领域的科研院所及部队领军人才创办,专注于低成本快响应卫星研制、全栈 AI 卫星网络技术及高机动快速重访卫星技术体系的研发。截至目前,国星宇航已成功完成11次太空任务,研制并发射15颗 AI 卫星及载荷,包括全球首颗 AI 卫星和多颗具有创新意义的卫星。公司还构建了城市级、行业级、消费级卫星互联网产品和服务,覆盖应急救灾、智慧城市、碳中和等多个领域。

【16】西部(成都)科学城


配图来源于网络

西部(成都)科学城位于成都市天府新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规划面积394.2平方公里。科学城采用“一核四区”空间布局,“一核”即成都科学城,规划面积132平方公里,定位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重点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级实验室和产业创新平台。此外,“四区”包括新经济活力区、生命科学创新区、未来科技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分别聚焦新经济、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和电子信息等领域。科学城已汇集国家级科研机构27家、国家级创新平台35个,成功推动多个大科学装置纳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同时,西部(成都)科学城还构建了“国家实验室+省级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的高水平实验室体系,致力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17】绵阳核工业基地


配图来源于网络

绵阳核工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为核心。其前身为“九院”,是“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绵阳地区布局的核武器研制基地。该基地在核、空气动力、激光等领域技术居世界一流水平,是我国核武器研究、试验、定型和生产的重要基地。如今,绵阳还建有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疗健康产业园,计划投资约186亿元,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核药研发生产中心和核医学产业创新基地。

【18】华为成都研究所


配图来源于网络

华为成都研究所成立于2000年,位于成都高新西区,是华为全球主力研发中心之一,拥有万余名员工。该研究所主要研发方向包括传送、无线、存储、云服务等四大领域。这里还建有全球认证检测中心成都实验室、亚洲最大的华为IT兼容性实验室以及全球首个5G试验外场。华为成都研究所不仅推动了华为在西南地区的事业发展,还助力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迈向万亿级。

【19】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配图来源于网络

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19日,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科新路8号。公司是英特尔全球最大的芯片封装测试中心之一,也是英特尔全球晶圆预处理三大工厂之一。截至2024年6月,英特尔在成都的总投资累计超过40亿美元,出货近30亿颗芯片。2024年10月,英特尔宣布扩容成都封装测试基地,增加服务器芯片封装测试服务,并设立客户解决方案中心。公司现有3000多名正式员工,其中70%的技术部门员工为近两年毕业的高校学生。

【20】成都科创生态岛


配图来源于网络

“成都科创生态岛”项目位于兴隆湖东侧,鹿溪智谷核心区,规划用地面积约1006亩,净用地面积约478亩,总建筑面积约145万平方米。根据目标定位,该项目将突出公园城市特质,按照全周期培育、全要素保障、高品质生活的产业生态圈建设思路,以智慧复合型绿色生态园区规划为基础,以新经济应用场景构建为目标,以独角兽企业引进培育为根本,高标准建设集“新经济、新梦想、新城市、新建筑、新生活”为一体的独角兽企业孵化培育平台,努力打造独角兽企业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聚集地和生态创新区。

【21】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配图来源于网络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成都,是一家专注于智能投影和激光电视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集设计、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2021年3月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极米科技凭借技术创新,打破了外资品牌在中国投影机市场的长期垄断,自2018年起连续多年保持中国投影机市场出货量第一。其产品以高画质、便携性和智能化著称,广泛应用于家庭影院和商业展示场景。公司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积极拓展车载投影等新兴业务领域。

【22】芯原微电子(成都)有限公司


配图来源于网络

芯原微电子(成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4月。公司位于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C区10栋,办公面积超过13,000平方米。作为芯原股份的重要研发中心,芯原成都主要从事平台化、全方位、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IP授权服务。公司拥有自主可控的图形处理器IP、神经网络处理器IP、视频处理器IP、数字信号处理器IP、图像信号处理器IP和显示处理器IP等六类处理器IP,以及1,600多个数模混合IP和射频IP。其业务范围涵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计算机及周边、工业、数据处理、物联网等多个领域。

【23】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配图来源于网络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绵阳市,是国家“一五”时期重点建设项目,始建于1958年。公司业务聚焦智能终端、空管产品与微波射频三大领域,是国内有线电视宽带系统研发生产的领军企业,空管产品国内领先。公司优势显著,技术实力雄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品牌“九州”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强。

【24】成都世源频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配图来源于网络

成都世源频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6月24日,总部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是一家专注于超低相位噪声、超高稳定度、低功耗及高可靠射频与微波产品设计、制造及技术服务的高科技企业 。公司主要产品涵盖射频与微波器件、组件、子系统,以及石英晶体振荡器等精密频率控制产品 。自成立以来,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更,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资质认证。

【25】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


配图来源于网络

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由成华区人民政府与青岛创新奇智科技集团联合打造,2024年3月6日在成华区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正式启用。该中心以"四平台、一基地"为运营模式,涵盖技术创新示范、产业服务、公共实训、人才就业服务和技能人才培育功能,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制造深度融合。中心聚集了安川电机、ABB、发那科等12家工业机器人链主企业,投用300余台套智能制造设备,形成"5+N"产业生态体系。